您好欢迎您访问延安红岭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感谢您对本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  
logo
分类 主页 > 教学动态 > 新闻动态
推荐文章  
  共建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宝塔区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一
  延市组发〔2021〕41号-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王
  咸阳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基地揭牌
  延安新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厦门市陕西商会副会长贾强、厦
  “延安红色家风馆”力争打造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
  榆林车辆段赴延安开展主题党日
标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学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学习红色文化 弘扬延安精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赴晋冀学习考察侧记

来源:延安红领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作者:admin发布时间:浏览量:

  作者:李玉政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取得了保卫家园的伟大胜利。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阻敌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山西抗战伟业铸就历史丰碑光耀千秋,八路军总部五年多驻辽县麻田,指挥着八路军和华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被称为“小延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6月18日至24日,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沛文率领常务副会长张建荣、副会长石玉亭、张富奎、李玉政、李荣珍和秘书长刘雄文、平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春茂、定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崔振邦及其他工作人员,历时一周赴晋冀大地,参观学习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奋勇抗战保卫家园的英雄事迹和太行精神,参观学习河北西柏坡蕴含的伟大精神,领悟“两个务必”的深邃的思想。

640 (5).png

  在这里我们分享了甘肃山西两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各自开展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6月18日上午,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的带领下,从太原机场直接来到山西省委党校,与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进行了座谈交流。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岳普煜,副会长王飞,秘书长刘世宏,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惠民、副校长王建军,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沛文,常务副会长张建荣,副会长石玉亭、张富奎、李玉政、李荣珍、秘书长刘雄文和平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春茂、定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崔振邦,以及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山西、甘肃两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特色,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大力宣传延安精神,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做好弘扬延安精神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

  岳普煜指出,晋甘两省文化根脉相亲,文化血脉相融,文化交往悠久。山西是延安精神的实践地,甘肃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两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持续弘扬延安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做好弘扬延安精神的“大文章”。

  李沛文表示,山西历史文化厚重,红色文化遗址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方向积累了丰富经验,可资可鉴。甘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陕甘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交流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希望互相学习借鉴,发挥好研讨会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们感悟到了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太行精神、抗战精神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会长李沛文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山西武乡县境内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详细记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三晋人民用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满腔的爱国热血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太行精神、抗战精神。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部署,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战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首先立足地。八路军总部抗战期间一直驻在山西,长期坚守太行,山西成为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山西曾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同时,培育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纪念馆内,展陈的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文字资料,一件件当年八路军英勇抗敌用过的兵器,一幕幕逼真感人至深的演示战斗场景,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目睹着“平型关大捷”声光电模拟演示的战斗场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如在眼前,八路军指挥员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士们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令大家肃然起敬,由衷敬佩。

  通过参观八路军纪念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太行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宝库中重要的组织部分,是延安精神在抗日根据地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当我们回眸历史,仍然可以感受到太行精神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和永恒的时代价值。

  当天晚上,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还观看了室外大型实景演艺剧《太行山上》。“一步一景一情”行漫式体验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史实,近距离体悟军民鱼水情。

  “这种演出新颖独特,体验感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大家,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感人的故事,独特的演艺设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赢得了大家的赞扬和肯定。

  位于武乡县城东35公里的王家裕村,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八路军司令部所在地。

  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旧址和遗物,让大家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八路军创造的太行精神,既是追寻红色历史的需要,也是从红色故事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由延安精神衍生出来的太行精神、抗战精神,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这里我们体悟到了当年抗日根据地“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蓬勃气象

  走进革命老区左权县,当年抗日战争硝烟烽火遗留下来的旧址到处可见。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深切感受到革命老区左权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在左权县麻田镇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八路军纪念馆,大家了解到,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左权县驻扎5年零3个月,八路军总部在左权县驻扎4年零9个月,指挥了八路军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战斗。麻田镇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誉为“小延安”,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的中心地带,也是华北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左权县的每一个村镇,几乎都驻扎过八路军和中共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如八路军总部野战军政治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公共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新华日报》、新华社华北分社、鲁迅艺术学校、华北新华书店、白求恩医院、太行山剧团、抗战建国学院等150多个单位。当年抗战文化的氛围在左权县非常浓厚,“一手拿枪,一手拿笔 ,抗击日寇侵略者”的标语,至今依然醒目,激动人心。这个偏僻小县,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像插在日军心脏上的一颗钉子,使侵略者终日惶惶不安。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参观学习了麻田镇八路军总部旧址和纪念馆后,纷纷谈体会,叙感想,赋诗词,抒发对八路军将士的敬仰之情:

  展陈图文昭往烈,

  细瞻敬意涌心头。

  今怜器陋叹艰苦,

  昔愤瓯残雪耻羞。

  军民携手挽神州,

  烽烟散尽山河壮,

  伟名勋名万古留。

  在这里我们聆听了被称为“人民军工摇篮”的黄崖洞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6月20日,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黎城县境内八路军当年的军工基地黄崖洞参观学习,瞻仰革命旧址,寻访英雄足迹,聆听革命故事,接受红色教育。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境内的黄崖洞,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是八路军当年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基地,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地处峭壁半山腰天然形成的黄崖洞,深27米,高22米 ,宽17米,是当年八路军的兵器仓库。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集结大量重兵,大举进攻黄崖洞。奉命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8个昼夜,以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以辉煌战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斗志和士气,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沿着黄崖洞瓮疙瘩峡谷拾阶而上,走在蜿蜒屈曲的山路上,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惊叹当年八路军军工人选择地形地貌如此复杂、悬崖峭壁围绕四周的大山深处,创办当年“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和运输武器的智慧和胆识,钦佩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顽强拼搏,击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黄崖洞,保卫兵工厂的英勇气概。曾经的硝烟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缅怀和对其精神的发扬。瞻仰革命旧址,接受红色教育,有诗为证:

  太行深处黄崖洞,

  绝壁峭崖天然成。

  造械藏兵托此地,

  日军进犯伤亡众。

  碧血尽倾抗贼寇,

  八路战果华夏尊。

  卓著功勋青史在,

  硝烟散去浩气存。

  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列队向黄崖洞烈士纪念碑默哀三鞠躬。李沛文会长还为30年守护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墓的一位老者捐赠钱款,献上爱心。

  踏着先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黄崖洞保卫战,黄崖洞兵工厂,是党的历史缩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大家表示,要从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中,寻找提高自身的明镜,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和创造的伟大精神学习好传承好,以此淬炼灵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培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和大寨精神

  仲夏的红旗渠景区,绿树成荫,荷花盛开,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的带领下,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参观学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雄心壮志,绝壁凿石,挖山建渠,在巍巍太行山建成了1500公里的引水渠,将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向干旱缺水的林州大地,使林县形成了“引、灌、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林州人民把红旗渠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建设历时十年,先后30万人上山修渠。当年面对技术缺乏、粮食不足、资金短缺三大现实问题,林县人民发扬延安精神和抗战精神,以“愚公移山”的勇气,“高举红旗向前进”,克服种种困难上山建水渠,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终于将红旗插上太行山之巅。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铁姑娘队”的巾帼英姿,“凌空除险”英勇无畏的身影,红旗渠建成通水后老百姓“喜迎渠水”心花怒放的喜悦场面,感人至深,撼天动地,沁人心肺。

  “十年凿一渠,世界八大奇。林县好儿女,个个是大禹。十万人参与,建渠过千里。穿石过绝壁,太行托渠起。愚公移山志,林州换天地。从此不缺水,粮丰人民喜”,是对红旗渠艰苦创业和改变干旱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

  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地。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和践锲而不舍追梦圆梦的故事,深深感动了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大家认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践行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树起的一座伟大的丰碑。大家表示,在新的征程上,要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不断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参观了红旗渠后,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的带领下,辗转来到了大寨参观学习。

  大寨,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全国解放后,大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凭借双手,双肩,一把镢头,两个箩筐,耗时十年填沟搬山造梯田,将大寨小山村改造建设成了太行山区的“小江南”。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当时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李沛文一行,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登上大寨虎头山,参观了周恩来纪念厅、陈永贵塑像、郭沫若诗碑、大寨文化展示馆等历史文化遗迹。站在虎头山,极目远眺,满眼翠绿,昔日大寨群众修建改造的七沟八粱一面坡,已经成为一个树木葱茏、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

  在大寨文化历史馆里,翔实的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大寨的昨天和今天。“干部干部,就是先干一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这些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寨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顽强拼搏精神,贾进才、陈永贵、郭凤莲等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风采,令大家由衷的赞叹和敬佩。

  在这里我们领悟到了西柏坡“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进京赶考”的远见卓识

  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的西柏坡,群山环抱,苍柏翠林,活力四射。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带领下,来到这里学习培训,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聆听新时代新征程“赶考路”上的足音。

  走进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广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几个大字熠熠生辉,驻足仰望,回顾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历史,心头顿时涌起无比的敬仰之情。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里的小山村,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前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记忆,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中央工委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堪称世界战争史上奇迹的战略大决战,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毛泽东主席首次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走进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革命遗址,展现在眼前。一间间简陋的土屋平房,一件件革命文物资料,一幅幅历史照片,诉说着、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在西柏坡干部学院,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还邀请了红色专业老师作了题为“学习西柏坡精神,走好赶考路”的党课学习教育,让大家更为详尽地了解了西柏坡的历史和党中央选择西柏坡的智慧以及西柏坡这片红色革命圣地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感悟了“赶考”的实践过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性质、宗旨、纪律的教育。

  西柏坡是一座红色的丰碑,不仅见证着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历史,而且是后辈们汲取革命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的不竭源泉。大家表示一定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深邃的思想,要用西柏坡精神不断鞭策和升华自己,严于律己,襟怀坦白,忠诚担当,一心为民,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路。

  (作者为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电 话  : 0911-2328007 / 0911-2328680
地 址  : 延安市宝塔区圣地河谷延安西街南侧五楼
承 办 方  : 延安红岭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 延安红岭红色文化培训有限公司
备案:陕ICP备2020017230号技术:讯展科技

在线
客服

微信或手机咨询服务时间:9:00-21:00

微信扫一扫在线沟通:


  • 18809112200(白老师)
  • 13259307222(张老师)

客服
热线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顶部